教学目标心得体会汇编15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目标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目标心得体会1再论制定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观摩同课异构课例《西欧和日本的发展》有感
今天我学习观摩了崇媛和杜毅两位老师的同课异构课例《西欧和日本的发展》,感触颇多。
两位老师各展所长,独具匠心,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
例如崇媛老师的课,在通过视频解决西欧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时,加入了自己精准的解说词,很好的起到了帮助学生解读文本史料的作用,也看出了老师背后的精心预设。
通过“日本的船舰与坦克到底会给亚洲乃至世界带来什么?”这一问题的设置,非常有效地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了熏陶和教育。
“欧洲人的欧洲、小岛上的大国、腾飞的启迪”这三大板块的设计也看出了老师的独具匠心。
教师课前搜集到了相当丰富的教学资源,弥补了教材文本的不足,同时也增加了历史课堂的趣味性。
但对丰富的教学资源如何取舍,我认为必须围绕着教学目标来进行。这就看出一位好老师的教学功底了。我认为一位好的老师就是依据教学目标怎样将课本知识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的帮助学生来学习掌握,在这一点上杜毅老师做的非常好。
首先,杜毅老师由探索“WWW”之旅导入新课,使学生清楚本堂课的预设目标是什么:How—西欧日本经济是怎么发展的?
Why—西欧日本经济为什么会发展?
What—西欧日本经济发展对我们有何启示?
然后通过情境创设、活动探究、方法指导这三环节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充分做到了教学资源的选择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的教学原则。
特别值得学习的是杜毅老师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教学,不是贴标签、说大话。而是做到了论从史出。例如:老师借用日本人敬重的“皇室三神器”来劝诫日本。剑代表武力,日本的武力不可谓不强大;玉象征财富,日本的财富不可谓不富足;但想成就大国梦想,日本更需要一面铜镜!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武力、对抗不能换来和平与发展。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再例如:通过本课的学习,在欧洲的联合中体会和谐,从日本的崛起中体会创新,从而认识到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是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
教学目标心得体会2所谓教学目标,就是对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要达到的标准或结果的预期。这个定义很简单,但是内涵很丰富。
首先,目标是教师的预期,它指明教师期望学生在学习结束之后,在认知程度、行为、价值观等方面会发生什么变化,因此要求教师在做预期之前应该作充足的准备,对学生的原有经验和真实需要的评估要符合实际。
其次,教学目标是对学生的预期,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讲的,它指明学生应该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将所有注意力都要放在学生身上,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学习成效。
最后,一节课要达到的标准或结果应该是什么,不同教师的看法是大不相同的,这就极大地考验教师的专业水准。很多老师认为教学目标可有可无,只有在应付领导检查教案或参与比赛时才会贴上教学目标。
我认为制定教学目标要把握三个基本原则,首先就是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这里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基于学生的原有水准,二是基于学生的兴趣需要。历史课程目标体现国家的意志,是针对全体学生提出来的最低要求,只要是合格的中学生就都应该达到这个标准。历史教学目标是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生提出来的目标。每个教师面对的学生都不同。教师要在综合分析学习者特征和教学内容之后来确定教学目标。因此,即使是同一内容,不同教师制定的目标也不会一样。教学活动要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由特定的主体(中学生)完成。历史教学目标的大小、深浅、多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定。
如何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更多涉及的是教学设计、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问题,教学目标的达成应该遵循一下最基本的原则,教学活动无非三个基本步骤,到哪里去,怎么去,到了吗?分别对应的是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如何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也就是如何围绕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也就是说,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依据教学目标开展教学评价。明确、具体、可操作,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第二个原则是“好钢用在刀刃上”。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认为:“学校要采纳的目标应该是少量的而非大量的,因为实现教育目标需要时间,也就是说,要花时间才能改变人的行为模式。若尝试得多而完成得少,这样的教育计划是没有效果的。因此,关键是选择一定数量的既能在可利用的时间内以相当高的程度实际达到的,又确实重要的目标。”因此,设定目标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在有价值有意义的地方做文章。是教学目标要适合测量或评价。我们首先要明确,测量与评价不是一回事。某生考试得了59分,这属于测量。这是进步还是退步,该表扬还是该批评,这就进入评价的范畴。如果其他学生都在59分以下,那么这个学生的学业水平是很高的。如果其他学生都在59分之上,那么这个学生的学业水平是很低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可以评价却难以测量。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考试测量出一个人掌握了多少关于民主的知识,但关于民主的知识和对民主的信念并不是一回事。一个人对历史上的民主了解很多,并不意味着他必然赞同民主制度与理念。相反,一个人不识字,对历史上的民主缺乏了解,他却很有可能支持民主制度与理念。因此,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评价是有难度的,一般不能通过考试来实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是行为教育,而非认知教育,不能用认识教育的方法去测量与评价。
教学目标心得体会3我们常说“面面俱到,实则面面不到”。纵观我们的语文课堂,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目标贪多求全,从字词句到段篇章,从朗读指导到写作训练,从情感熏陶到审美体验,似乎什么都想教给学生,可学生又似乎什么也学不到位。回想自己的课堂教学,的确如此。经过一番认真思考,我认为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切实提高语文课的课堂实效,就应聚焦核心教学目标,实现“一课一得”。即一节课围绕一点展开学习,最终通过一篇篇课文的学习连点成面,使学生的学习能力螺旋上升,从而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过“一课一得”的教育理念:一堂课学生学习上有收获,能理解一个问题,明白一个道理,掌握一种方法。在这里,“一”并不是数学上的准确数字,不是特指,而是泛指,是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目标。作为语文教师要敢于“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每一节课课堂教学目标不可太多,也不可太泛,必须要有“一个核心教学目标”。实际上就是教学目标要聚焦,围绕一点展开学习,这样学生的“学”就 ……此处隐藏15276个字……象是为了渲染气氛,贪图热闹的秀场。
3.多媒体应用恰到好处
多媒体的最大优势就是可达到直观、高效、生动有趣的效果。从上课教师的表演中,我们真正感受到的选手们多媒体使用的那种绝佳的效果;如在讲到水和酒精混合的实验时,利用多媒体独有音频、视频效果,巧妙插入动画,使学生一目了然,起到独到的教学效果。如《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爱护水资源》和《水的净化》等,通过视频短片扩宽孩子的视野、加深了印象,使得教学事半功倍,这样的例子每一课都有。
4.我的课堂我做主
教学过程其实是师生交往的过程。32节课明显以学生活动为主,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主要为学生创设思维空间、思维的范围、思维的时间,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有些教师的语言幽默时尚,有些教师的声音优美动听,在和谐、热烈、亲切、活跃的气氛中一节课就悄悄结束了
5.实验中颇有创新
在32节课中多数老师做的实验都有一定的创新,让学生的知识尽可能得到增长。例如磷的燃烧实验的改进和课本完全不一样,一个实验引出一个结论,而且还防止了环境污染。
总之,课程设计的严谨;知识过渡和衔接的自然;课题引入的新颖与巧妙;实验探究的深入和有序,等等很多很多,很难用几句话能说清楚。
二、感受课改形势的改变
郑州市教研主任孙红保说,我们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学习的心态和研究的视角来观摩课,就如我们去买车,一种是买回来就能开的车,另一种是理念车。理念车虽不能开但它代表今后车的发展方向。新的形势下我们应关注:
1、体现新课程目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创造性使用教科书(用教科书教),
3、建设新型的课堂文化:民主、平等、科学、对话、协商,
4、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学习、社会发展,
5、课堂的生成性(上课时出现的意外问题),
6、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多元化学习方式,
7、师生互动,
8、课堂情景,
9、个体差异,
10、促进学习的多元化。
三、听课后的感触
一堂好课应该是教与学完美的结合,应该通过教师的“教”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学”。教学的归属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课堂教学要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位一体。这些在平时觉得有些空洞的话,而现在却有切身体会。我们真的学到了很多,也产生了一些想法:
1.我的课离他们的课有多远?
在听课过程中,我都在有意无意地冒出这样的一个问题:“我的课与他们的课相比有多远?”说实在的话,当时真有“时近时远”的感觉,一会儿觉得自已也是这样做的,一会儿觉得“我怎么没有想到这样做呢?”,诚然,优质课大多是通过“智囊团”再三推敲,选出优秀教师反复演练,才拿到赛场上来的,好像在平时的教学中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这样想一想:“如果每一年都钻研一点、学习一点、改变一点,那么十几年或二十几年下来,情况会不会发生一些本质性的变化?”所以,教师时常有一颗学习心是最重要的。
2.化学课一定要以实验为基础
在化学教学中,无论怎样强调实验都不过分,《化学课程标准》中已经不是简单的“初步掌握??”“练习”等等,而是“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这次评比课中以实验为主的各种探究的成功开展,再次证明了实验的地位。我们这儿实验设施还不完善,就特别需要教师动脑筋想办法做好实验。但不管怎样,首先得让学生动起手来。药品用量大,可做微型实验;仪器不够,可让学生将生活用品代替或改装。例如:矿泉水瓶剪开就成漏斗和烧杯;药瓶就变为药剂瓶;筷子代替玻璃棒;吸管变成导管等等。只有做了,学生才会有体会和收获,才会有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的提高。这对老师来讲,可能更需要一种精神和一种对学生负责任的信念。
当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和同仁们讨论、交流。例如:
①如何激发学生对化学课的兴趣?
②理论知识如何讲才能使得学生有兴趣?
总之,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对新课程改革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这些优秀的选手的上课中,我们确实开阔了眼界,更新了理念,认识到了自身教学中的不足,明确了以后努力的方向。也非常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次活动的感受,共同思考还存在的疑惑。
教学目标心得体会15学习了李献秋老师解读的《低年级阅读教学指导目标和策略》。我对如何培养低年级孩子对语言具有初步的感受、理解和欣赏能力,如何激发低年级孩子活跃的思维,并将其引向广阔的空间,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儿童步入小学就意味着阅读成为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实现这一跨越必将对它们日后的阅读,包括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等产生深刻的影响。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着重落实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第一,诵读感受。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切实过好认读关,体会文中的感情和语气。
第二,识字写字。
第三,理解应用。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了解课文中的意思,并达到乐于与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的目的。
第四,熟读背诵。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低年级阅读教学基本程序实施要求: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自读识字。第二环节,合作交流,整体感知。交流的是自读识字的成果与方法和初读课文的收获。第三环节,词句引领,读中感悟。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有感情朗读课文。第四环节,巩固应用,拓展延伸。一方面是字、词、句、段的积累和应用,另一方面是课文内容的拓展延伸。
针对第三环节,我们都知道语文课堂是以文本教学为主的,优秀的文本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谋篇布局,体现的是作者的情感和深刻用意。如果教师不能去深刻领悟,就很难让文本与学生架起认同的桥梁。低年级的课文虽然结构简单,但只要教师仔细回味,必能发现每篇文章独到的结构安排。
但是,我们发现也有不少教师让学生以自主选择的方式读,之后又缺乏整体的回归,造成学生对文本感悟的断章取义,难以体会到文章的精妙。对低年级孩子来说,好结构、好篇章的渗透妙在自然引领中。教学中采用师生接读(分读)课文中“因果”或“总分”等关系的句子,让学生感知句群关系和自然段的结构及叙事说理的相关方法是个简单有效的引领方法。这些都可以采用引读与接读的方式让孩子有所感知。这看似不经意的方式,却恰恰是在教师深入钻研文本的基础上对低年级学生的一种“浅出”的教学方法。
关于低年级阅读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是值得每位老师关注的:
一、要坚持以趣引路,乐于阅读。
二、要坚持认读同步,寓识于读。
三、要坚持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书的目的要明确,读书的层次要顺序渐进,读书的形式要多样。
四、要坚持好读乐背,丰富积累。
以上是我学习李献秋老师解读的《低年级阅读教学指导目标和策略》后的一些收获和心得,希望能与大家分享。